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糖尿病
糖尿病

哪些因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机率?

来源:网络 日期:2011-01-11


    糖尿病是什么呢?糖尿病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疾病,糖尿病又被称为“富贵病”。你知道哪些因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机率吗?
  哪些因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机率?
  1、 对糖尿病无知,为无知而付出代价
  目前我国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形势十分严峻,但不少人对这一点认识不足,甚至完全不认识。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糖尿病、糖尿病危害有多大、糖尿病并发症的威胁如何、糖尿病应该怎样预防和治疗,他们总觉得糖尿病是别人的事,是医生的事,是卫生部门的事,离自己还远着呢。他们经常胡吃海塞,吸烟饮酒无度;他们从不锻炼身体;他们对每年一次的体格检查嗤之以鼻,觉得那些事对自己来说是多余的。他们已经有了糖尿病“三多一少”的症状,还觉得是身体健康的表现。结果到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得了糖尿病之时,实际上已受糖尿病之害多年,甚至已经有了不可逆转的糖尿病并发症。1995年,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是“减轻由于对糖尿病无知而付出的代价”,就是针对很多人对糖尿病无知这种事实而提出的。
  2、 吃得太多
  年龄大一些的中国人都能回忆起当年人们见面的问候语就是“吃了吗”,工作的目的是“养家糊口”。毛泽东主席在20世纪30年代的一篇论着中也谈到这个事实,他说“天下什么事情最大,吃饭的事情最大”。说明那时候“吃”对中国人是一件大事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那时候让多数中国人能吃饱饭,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直到改革开放之前,这种现实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,人们的吃还要受到票证的限制,不得不被迫限制饮食。很多中老年人都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人,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来,中国人的生活很快发生了巨变,票证没了,腰包鼓了,菜篮满了,物质生活一下提高了。很多人“庆幸”,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,可以吃穿不愁了。但是没有很多人“清醒”,清醒地认识到“病从口入”的含义也可能发生变化,从吃进不洁之物而引起传染病变为吃得不科学、不健康而引起非传染性的现代病。吃得太多,肥甘厚味,热量过剩,烟酒无度,结果吃出了肥胖,吃出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,吃出了糖尿病。
  3、活动太少
  这是现代化伴随的另一种不健康、不科学的生活模式。大家都知道“三大件”变化的经历,在三四十年前,有点钱的人办喜事前都要置备“三大件”,最早的三大件是手表、缝纫机和自行车,后来是电视机、电冰箱和洗衣机,再后来则变成汽车、电脑和商品房。这种变化固然很好,生活水平不断提高。但同时也可以看到,体力活动越来越少。人们不骑车了,不登缝纫机了,不手洗衣服了,整天看电视而且电视机用上遥控器了,整天坐在电脑前不愿意动了,甚至出门既不走路,也不骑车,连开车都嫌累,就剩下打的了。“物质不灭,能量守恒”,您想想,又吃得多又活动少,人能不胖吗,胖了以后能不得与肥胖有关系的疾病吗? 
    4、紧张焦虑
  改革开放以前,一般生活节奏是较慢的,多数人一生的生活是比较平淡的。您上什么样的小学,就可能上什么样的中学;上什么样的中学,就知道您能不能上或者上什么样的大学;工作了,多数人从一而终,一辈子就干那种工作,直至退休。现在可不一样了,生活节奏快,变数大,选择的余地多,成败是非接踵而来,很容易让人经常处于紧张焦虑之中。别人挣钱多、奖金高、升迁快、待遇好等都可以成为您不平衡的理由,都可以让您愤愤不平,耿耿于怀。今天您可能作这种工作,明天您就可能换另一种,甚至失业。今天您可能炒股大赢,明天您可能输个精光。这些不满意、不平衡,这种紧张焦虑可能使您处于一种持续应激的状态,可能使您体内的多种升高血糖、升高血压的激素过度分泌,使您血压高、血糖升,甚至得糖尿病和高血压。
孙方臻
著名分子胚胎学家,中科院专家。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,博士。 ... [详细]
罗盖教授
罗盖教授祖籍广东,麦吉尔大学优秀学士、多伦多大学科学博士、麦克马斯特大学博士后... [详细]
王培福
王培福,医学博士,副主任医师。 毕业于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,对神经系统疾... [详细]
马路
马路,主任医师,医学硕士。现任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... [详细]
苏连奎
苏连奎,中共党员,副主任医师。 2005年将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,开展自... [详细]
赵春华
赵春华个人简介:男,1963年生,山东青岛人,医学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... [详细]
杨晓凤
杨晓凤,女,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... [详细]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 | 管理员入口
秦皇岛吉泰生物科技研究所
邮编:066100 备案号:冀ICP备2023042823号-2  冀公网安备13030502000431号
电话:0335-3366669 传真:0335-3366669 E_mail:qhdjtsw@163.com 您是本站第 2555011 位访客